
精选说课稿范文汇编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说课稿 篇1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指导思想
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与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指导思想,结合教材特点和初中学生心理、生理特点,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充分感受体育运动的快乐;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探讨、互相合作和克服困难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我来说一下我对教材的认识,竹竿舞具有浓郁的少数民族舞蹈风格,舞步简单大方,舞蹈形式能够有效的增加学生艺术美感及身体协调性,竹竿舞音乐动感十足,充满激情,能够吸引学生的持久兴趣。
三、学情分析
教学必须符合学生的天性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我将学生的情况分析如下:初中学生,体育的运动技能虽然有差异,但学生总体身体素质都比较好,同学之间团结合作,学生求知欲强,学习积极性高,上进心强,平时活泼、好动。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很强,有比较强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善于学习,本课采用了讲解、示范、游戏、等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层层剖析,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分析以及学情的理解,我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说出竹竿舞的节奏特点,能够完成一段简单的竹竿舞。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跳跃性练习掌握蹲踞式跳远,发展弹跳能力和身体的协调性、灵敏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自主学练和思考中体验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快乐,培养良好的与人交往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教学重难点
为了课堂教学能够达到最优化,我将教学的重难点确定为:
【重点】掌握基本竹竿舞的动作,能顺利完成一段竹竿舞。
【难点】动作协调优美,具有美感。
六、教学方法
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我的教法为:纠正错误法、观察评价法,学法为观察法,分组练习法。
七、教学过程
下面,主要谈谈对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开始部分
首先我会进行课堂常规,内容如下: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简要介绍教学内容,在导入部分我会采用视频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同学们,今天我们所学习的项目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而且还需要我们大家互相合作才能做好,大家想不想知道?我马上揭晓谜底,我们大家一起看一段视频,答案就在视频之中,视频播放完了,相信大家都有知道了对吧,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项目就是—竹竿舞。
(二)准备部分
为了降低肌肉粘滞性,防止运动中损伤,我将带领学生进行以下热身活动:
1、游戏“螃蟹赛跑”
方法:两人一组背对夹球,通过20米的赛道,先到达终点的为获胜者,途中不允许用手扶球,掉球者必须在原地将球捡起继续比赛。
2、配乐韵律操:伸展运动、下蹲运动、体侧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全身运动、跳跃运动、整理运动,促进体温升高,提高机体兴奋性与灵活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徒手操配上音乐,乐与律的结合,造成艺术的氛围,给学生以美的感受。
3、专项准备活动
方法:练习前确定起点和终点,四列横队依次进行跑跳步练习,老师统一指挥,强调在练习中注意动作的协调用力。
(三)基本部分;
基本部分是一堂课的关键环节,接下来我说说这部分的设计:
1、节奏感的培养。
(1)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原地击掌;听音乐、口令进行击掌或比划打竿动作;听音乐并伴有跺脚和跳跃动作,从而为掌握打竿和跳竿节奏打下基础。
(2)打竿练习:打竿者一般为8人,分两排蹲着或坐着,按要求打相应的节奏,其他学生站在一旁跟着节奏击掌或跳跃。
节奏训练是竹竿舞的基础,一定有具有一定的节奏感才能完成竹竿舞的练习,利用简单的击掌和听节奏感较强的音乐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从而为接下来的教学打下基础。
2、下肢动作练习。
(1)在地面上画若干相距50厘米的平行线,或者将每根竹竿相距50厘米平行摆在地上,根据口令、击掌声和节奏明快的音乐节奏等在平行线或平行竹竿之间进行各种跳跃,如:弹踢腿跳、后踢腿跳、分腿跳、单双腿交换跳、单脚连跳等。
(2)将每根竹竿相距50厘米平行分开,在规定节奏下打原地不开合的竹竿,学生在不开合的竹竿中有节奏的进行以上各种跳跃练习,提高竿间感觉。
(3)教师示范并讲解跳开合竿的时机把握:在闭合的两竹竿即将分开的一刹那,脚跳进,并在其间跳相应的节拍,以下按同样的方法继续跳跃。切不可把脚跳进已分开的并即将闭合的两竿间,否则脚将被两竿“咬”住而终止。
(4)跳一组(两根)慢节奏开合的竹竿,待熟练后,再逐渐加快节奏和竹竿组数(一般最多为四组8根)。教师可带领学生一起跳,从而提高学生自信心和练习的积极性。
脚步动作时竹竿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竹竿舞的核心技术环节,所以在本次课中我花费较长的时间来完成对下肢动作的练习,同时用语言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且提倡大家积极的讨论,尽快掌握动作技术动作。
3、增加上肢动作。
等跳跃娴熟后,再结合上肢动作进行练习。
在完成了基础动作后,逐渐的增加上肢动作,同时在这个环节要区别对待,分层教学,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并积极鼓励大家创新,打造出属于自己风格。
4、练习
教师带领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开始尝试完整练习,并鼓励大家积极的参与。
教师的参与可以有效的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同时起到引领的作用,学生的参与热情会得到一定的提高,运动兴趣也会相应的增加。
5、学生实践
学生自由结组,尝试完成一段竹竿舞的练习,其他的学生为他们打节奏,每组依次完成练习。
在欢快的音乐中,学生尽情享受运动带给大家的快乐。
6、优生展示。
……此处隐藏14233个字……环再生原理,结合先进的科技成就 ,充分利用果园的自然资源 ,建立高效低耗、 持续稳定的果园生产体系 ,促进果树高产优质的一种栽培措施。资料表明这种方法的使用可以使苹果产量最高增产22%。三.投入资金与预期收入
生产实践中,寒富苹果定植后第二年开花,第三年结果,五年生树平均株产12.5公斤,最高株产42.5 公斤。
果园共包22年,包金19.8万
第一年:
寒富苗木:3500株*12元/株=42000元
农药化肥:60元/亩/年*50亩=3000元/亩
常驻人员2人:1200/月*12月*2人=28800元
临时人员若干(10人左右,种苗):80元/天*10人*5天=4000元 其他(水电、工具等):10000元
支出:87800元
净收入:-87800元
第二年:
农药化肥:60元/亩/年*50亩=3000元/亩
常驻人员2人:1200/月*12月*2人=28800元
临时人员若干(10人左右,种苗):80元/天*10人*5天=4000元
其他(水电、工具等):10000元
支出:45800元
净收入:-45800元
第三年:
农药化肥:60元/亩/年*50亩=3000元/亩
常驻人员2人:1200/月*12月*2人=28800元
临时人员若干(10人左右,种苗):80元/天*10人*5天=4000元
其他(水电、工具等):10000元
支出:45800元
产量:12.5公斤*(1+15%)*3500株=50312.5公斤(生草种植提高产量按15%计算)
收入:50312.5*3元/公斤=150937.5元
净收入:150937.5元-45800元=105137.5元
总结:在从第三年开始每年的净收入为105037.5元。前两年的总支出为133600元,果园承包22年,租金198000元。预计将从第五年开始净收入。
说课稿 篇9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以我校校本教材第二单元第三课《做个快乐的孩子》对“情绪调适”这一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进行说课展示。
一、辅导理念
在近几年的从教经历中我发现,虽然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物质需求越来越丰富,但是有些孩子却很难快乐起来。过重的课业负担和越来越多的家庭问题,让本该天真烂漫的孩子的脸上笑容越来越少。在为这一现象心痛的同时,我也在思索,如何能挖掘孩子身上最原始的快乐源泉,还原孩子快乐的本质。为此,本节课我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并初步掌握情绪调控的方法,使他们能够自信、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辅导目标:为了达到预设的效果,我设计了以下辅导目标。
1.首先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状况,认识情绪的重要性。
2.使学生知道快乐的情绪是可以自我调控的,初步掌握情绪调控的方法。
3.让学生明确各种情绪是一个人心理活动的正常表现,树立正确的情绪态度。
三、辅导内容
本节课面对的是小学二年级的孩子,他们年纪小、心理单纯、认知面小,因而在辅导内容的确立上,我尽量考虑“小”“近”“活”“实”的内容,让学生认识到不快乐情绪对身体是有害的,并了解不快乐情绪是可以转化的。
孩子们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难免滋生一些不快乐情绪,从而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只能通过合理的心理辅导让孩子们都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学生活动的设计,本着让学生积极参与辅导活动,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体验。为此我依据本课实际情况和学生年龄心理特
点,设计的辅导重难点是:引导学生会运用多种方法正确对待、转化不快乐情绪,表演转化不快乐情绪的过程。本课辅导时间为1课时。
四、辅导策略
本节课的总体结构设计为:1、情境导入。2、情绪体验。3、探究转化不良情绪的办法。4、延伸拓展学以致用。5、小结
这节课我将运用游戏、表演、多媒体辅助手段、探究法、辨析法、体验法、激励法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辅导过程。让学生在看中激趣,说中悟理,交流中求真,以达到由知导行的目的。
五、辅导过程
(一)情境导入:课前,我通过改编过的小游戏“抢凳子”导入新课,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体验到快乐的情绪。(多媒体辅助)
(二)情绪体验:
1、引导学生说说在刚才游戏中有哪些快乐,学生在说的同时,教师把快乐的卡片帖在黑板上,并板书本节课的辅导内容《做一个快乐的孩子》。设计此环节的目的,一是激趣;二是让学生获得和体验快乐的情绪,并拉近师生距离,为辅导做好准备。
2、游戏“情绪筒”(多媒体辅助)
道具:便条纸、两个筒子、数颗球
方法:孩子们将开心的事情写下或画出来,贴在球上,投入开心的桶子里;相反的,将不开心的事情贴在球上,投入不开心的桶子里。
目的是让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绪状况,从而为后面的调整情绪做好铺垫。
(三)不快乐情绪的转化:
1、不快乐情绪产生很多严重的后果。如:美国生理学家爱尔玛的实验研究:将人在不同情绪状态下呼出气体收集在玻璃试管中,冷
却后变成水发现:在心平气和状态下呼出的气体冷却后,水是澄清透明的。在愤怒、生气状态下呼出的气体冷却成水后,水中沉淀物却呈紫色。再将其注射到大白鼠身上,几分钟后大白鼠就死亡了。
由此可见,那些不快乐的情绪会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
2、分小组讨论,你都经历过哪些事情,让你很不高兴,那时候你又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怎样转化成快乐情绪的?小组讨论后选出最有效的方法,汇报给同学们。这时学生汇报可能包括:唱自己喜欢的歌曲,做自己喜欢的事,与自己喜欢的人聊天等等。
(四)延伸拓展,学以致用
本次活动到这一环节,无论是从学生情绪调控方面,还是活动氛围上都达到高潮,这时教师适时的引导孩子从认识转化不快乐情绪的方法,到将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帮助身边的亲人朋友调节情绪,逐步深入将理论实践与生活结合在一起。
(五)小结
孩子们,站起来,唱起来,跳起来,让我们从这一刻开始快乐的去面对今后的每一天,让快乐永远伴随在我们的身边。(视频播放《如果快乐你就拍拍手》歌曲)(多媒体辅助)
在最后点明主题,首尾衔接呼应,使快乐的情绪贯穿课堂始终。
六、辅导效果
本次活动的设计不但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更重要的是通过本次活动能够恰当合理的转化不快乐的情绪。而且在游戏、表演及小组讨论等环节的参与中,使班级更有凝聚力,师生关系也更加融洽。孩子们通过这次活动也会将这种快乐的情绪带回家中,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并且真正的成为一个快乐的孩子。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领导和老师。